南 浦
春水
作者:王沂孙
柳下碧粼粼,
认麴塵乍生、色嫩如染。(1)
清溜滿銀塘,
東風細、參差縠紋初徧。(2)
別君南浦,
翠眉曾照波痕淺。(3)
再來漲綠迷舊處,
添卻落紅幾片。
葡萄過雨新痕,(4)
正拍拍輕鷗,
翩翩小燕。
簾影蘸樓陰,(5)
芳流去、應有淚珠千點。
滄浪一舸,
斷魂重唱蘋花怨。
采香幽徑鴛鴦睡,(6)
誰道湔裙人遠。(7)
春水,大家看過吧,但並不是每個都能看到江南的春水。這首詞的作者寫的是江南的春水。我在裏試圖作一個解讀。
上半片,先写春水,写春水的颜色,写因东风吹动水面而形成的皱纹。再联想到在春天里,渡口送别的场景,再写到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。作者善于体物,对春水刻画细腻,用粼粼、麴塵、縠纹、清溜、参差生动准确地表达了春水的形与神。触景生情,作者很自然联想到江淹《别赋》中所描述的春天在渡口送人的伤感。可能作者本人正漂泊当中,自伤身世。“翠眉曾照波痕浅”,这个意境很好。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,“春草碧色,春水绿波,送君南浦,伤之如何。”“再来涨绿迷旧浦,添却落红数片。”作者前次曾在水边与亲人(朋人)分别,可能也春天,也可能不是春天,再次到水边来时,已经到了花落春减的时候了。前阙写得沉着。
下片作者继续从春水水面写起,“葡萄过雨新痕”,作者用葡萄之色来比喻春水,是用典。李白在《襄阳歌》中有“遥看汉水鸭头绿,恰似葡萄新[酉發]醅。”小雨刚过,水面又添新色,这正是水鸟与燕子逸情遣性的好时候。鸥鹭在洗自己的翅膀,燕子在翩翩飞着,太阳也渐渐地向西山靠拢,水边的楼房倒映在水面上。从水面的阴景里可以看到有人在拉开窗帘。这人应该是思妇,她常常在傍晚的妆楼上眺望,盼望自己的亲人回家,失望让她一次次落下眼泪。这泪水和着春水流向向远方。也许那游子正浪迹天涯,此时是否知道亲人的盼望,是否也跟楼上的人一样思念自己的家,思念亲人,感叹人生坎坷,聚散无常。相比之下,那些达官贵人在今宵,锦绣帐里睡鸳鸯,又怎么会想到那漂泊在他乡异国的愁苦呢?
(1)麴塵:現簡寫成“曲尘”,酿酒酒药上生的菌,淡黄色,象刚生出的桑叶,也象尘埃。“认曲尘乍生,色嫩如染。”比喻很形象,春天雨水比较多,所以池塘、水库、江河、湖泊里的水不象秋天那样澄澈。但春水是鲜嫩的,洋溢着生机。
(2)清溜:水色与水态。水是清的,同时也是动的。縠纹:起皱的细纱,我们看到毛线衣折下来后,那线是什么样子吗,那就叫纹“縠纹”因东风无力,所以水起縠纹。
(3)南浦:用典,出自江淹《别赋》,历代诗人写离别有很多人用到这个典故。
(4)参看《襄阳歌》
(5)这一句很难理解,水面上有楼的倒影,帘是楼上一物,也是倒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但作者不说看到有人在楼上拉开窗帘,而是说从水面的楼影中看到的。一个“蘸”字,写出了倒影的动态。也写出了春水的静与明。
(6)《苏州府志》“采香泾在香山之傍,小溪也。吴王种香于香山,使美人泛舟天溪以采香。”
(7)湔裙:《玉烛宝典》“元晶至月晦,民并为酺食渡水,士女悉湔裙,酹酒水湄,以為度厄。”
评论